原谅≠遗忘
最近自己的脸书一直出现 #抢救华文 的相关消息。
那些点点滴滴又被翻回了出来。
大家都知道,社会是现实的。尤其是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家。每个人都在比出名、比优秀、比才华、比名利。除了跟自己的家人、朋友比,也要跟同族比,再来还要和异族比。
而在这个多元化种族的国家里,为了比异族显得更好,我们需要比他们强,成绩强、才华强……就为了在这个社会上,抢一杯羹 。
为了符合上头所设下的条件,我们也得比其他人来得更加努力。
因此,很多人选择牺牲了自己的母语。
华人,是很聪明的,也因为聪明,有时我反而觉得更被聪明误。
中六的时候,我们华文的路真的很难走。现在一直还历历在目。
那时我们的导师很沉重地告诉我们,教育部关闭了我校的华文班,因为很少人报读。
那时,是我们第三次上课,也是最后一次上课……
无端端,课没得上,报也报考了,学校校长因为觉得华文肯定考不好而一次都没有帮助过我们!不是,是半次都没有!
国内华社呢?我们写了多少封信、多少的求助、多少的投诉希望得到这个社会的帮助,结果呢?
新闻?有啊,在播新闻时,下面一段句子草草带过!
而那时董总也是有出现在新闻上,为什么出现?因为关于独中的风波、开会的风波罢了。
报纸?有啊……刊登了几天,就不了了之。
最后我们怎样?幸好遇到一位好老师,我们才有课上,问题是上课的时候,已经接近STPM了。还好,学弟妹拥有比我们更多的时间上课,所以我们这一届就被华丽丽的牺牲了。
为什么我要花时间写这一段?
只为了想说以下的:
第一,大马的华文教育,不仅限于华小和独中。
真心希望大家能够知道。为什么每次都只是看着董教总在为华小和独中在纠结,不然就是开会风波啊等等。你们可以不可以把开会风波的心思放在中学的华文教育呢?学习华文,一定要在独中才能学习吗?我是华小生,中学我在国民型中学升学(华文是我们的必修课),上中六,我转到了马来校升学(中一到中五的学校没有中六),那时我和几位学生也毫无反顾地拿了华文课。我们爱华文,只是我们不在独中升学罢了。我相信,除了我们,国内也有很多人跟我们一样。只是,我们永远得不到你们的关注。爱华文,就一定要花更多的学费去独中升学吗?这样才算爱?
第二,请明白“有量(数量)才有量(质量)”。
我们在独中以外的学校上华文课都已经比其他课来的辛苦,那为什么考试的水平却高的“生人勿进”的程度呢?不是说要把水平放得低低地让大家都可以拿A,只是你不觉得水准真的太苛刻了吗?我们华文在大马也发展了不短的时间,也已经和大马的文化融为一体,拥有我们独特的特征。那为什么我们的水平必须以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为准?我们就不能拥有自己大马的华文吗?考试不是应该测验学生们的社会能力,语言能力的吗?难道我必须以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的水平过了考试,然后以这个水平在大马和别人交际?
好,就算你说学习华文,就是要学习华文的精髓,要有质量!
那我问你,你把大家都吓跑了,我哪里找质量给你?更别提什么精髓了!
第三,所谓的“行动”,不如以身作则!
我只能说,大家都知道要拯救华文,但是知道是知道,拯救又是另一回事了。拍个照,签个名,谁不会?但是以身作则,亲身去报考,又有多少个人能做得到?
拍照,我还几个造型给你拍个够!签名,我华文名/马来名/英文名/草字/楷书……全部给你签一遍,够吗?
但是,当当局问你,“好!我给你考!我给你学!谁要?”,谁会站出来?到头来,你还不是纸上谈兵罢了?人呢??
那时我们也集合了一班人签名,然后学校问“谁要考的?”
鸦雀无声,现场只有校长的冷笑,其他老师的讥笑。
人,是自私的。
在成绩面前,大家最终都会为了使自己的成绩单好看,而放弃了华文。
签名/拍照,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坚持。
这样的苦,社会又知道多少?当时,我们只是几个为了保护华文,为了我们爱的华文去读,去考,为什么我们必须面对着一些?爱华文,有错吗?读自己的母语,有错吗?
*~*~*~*~*~*~*~*~*~*~**~*~*~*~*~*~*~*~*~*
时过境迁,我报考华文也是大概4年前的事了,
不过,那些报考华文的点滴,我只能原谅却不能遗忘,这是我一直告诉自己的。
所以到现在,那团火还是持续在心中燃烧。
我依然会大声的说
“我报考过华文!我不后悔!”
大马华文的路,虽然难走,但我真心希望这条路能一直一直走下去……
我爱华文,
请报考华文,
请为大马华文努力!
那些点点滴滴又被翻回了出来。
大家都知道,社会是现实的。尤其是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家。每个人都在比出名、比优秀、比才华、比名利。除了跟自己的家人、朋友比,也要跟同族比,再来还要和异族比。
而在这个多元化种族的国家里,为了比异族显得更好,我们需要比他们强,成绩强、才华强……就为了在这个社会上,抢一杯羹 。
为了符合上头所设下的条件,我们也得比其他人来得更加努力。
因此,很多人选择牺牲了自己的母语。
华人,是很聪明的,也因为聪明,有时我反而觉得更被聪明误。
中六的时候,我们华文的路真的很难走。现在一直还历历在目。
那时我们的导师很沉重地告诉我们,教育部关闭了我校的华文班,因为很少人报读。
那时,是我们第三次上课,也是最后一次上课……
无端端,课没得上,报也报考了,学校校长因为觉得华文肯定考不好而一次都没有帮助过我们!不是,是半次都没有!
国内华社呢?我们写了多少封信、多少的求助、多少的投诉希望得到这个社会的帮助,结果呢?
新闻?有啊,在播新闻时,下面一段句子草草带过!
而那时董总也是有出现在新闻上,为什么出现?因为关于独中的风波、开会的风波罢了。
报纸?有啊……刊登了几天,就不了了之。
最后我们怎样?幸好遇到一位好老师,我们才有课上,问题是上课的时候,已经接近STPM了。还好,学弟妹拥有比我们更多的时间上课,所以我们这一届就被华丽丽的牺牲了。
为什么我要花时间写这一段?
只为了想说以下的:
第一,大马的华文教育,不仅限于华小和独中。
真心希望大家能够知道。为什么每次都只是看着董教总在为华小和独中在纠结,不然就是开会风波啊等等。你们可以不可以把开会风波的心思放在中学的华文教育呢?学习华文,一定要在独中才能学习吗?我是华小生,中学我在国民型中学升学(华文是我们的必修课),上中六,我转到了马来校升学(中一到中五的学校没有中六),那时我和几位学生也毫无反顾地拿了华文课。我们爱华文,只是我们不在独中升学罢了。我相信,除了我们,国内也有很多人跟我们一样。只是,我们永远得不到你们的关注。爱华文,就一定要花更多的学费去独中升学吗?这样才算爱?
第二,请明白“有量(数量)才有量(质量)”。
我们在独中以外的学校上华文课都已经比其他课来的辛苦,那为什么考试的水平却高的“生人勿进”的程度呢?不是说要把水平放得低低地让大家都可以拿A,只是你不觉得水准真的太苛刻了吗?我们华文在大马也发展了不短的时间,也已经和大马的文化融为一体,拥有我们独特的特征。那为什么我们的水平必须以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为准?我们就不能拥有自己大马的华文吗?考试不是应该测验学生们的社会能力,语言能力的吗?难道我必须以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的水平过了考试,然后以这个水平在大马和别人交际?
好,就算你说学习华文,就是要学习华文的精髓,要有质量!
那我问你,你把大家都吓跑了,我哪里找质量给你?更别提什么精髓了!
第三,所谓的“行动”,不如以身作则!
我只能说,大家都知道要拯救华文,但是知道是知道,拯救又是另一回事了。拍个照,签个名,谁不会?但是以身作则,亲身去报考,又有多少个人能做得到?
拍照,我还几个造型给你拍个够!签名,我华文名/马来名/英文名/草字/楷书……全部给你签一遍,够吗?
但是,当当局问你,“好!我给你考!我给你学!谁要?”,谁会站出来?到头来,你还不是纸上谈兵罢了?人呢??
那时我们也集合了一班人签名,然后学校问“谁要考的?”
鸦雀无声,现场只有校长的冷笑,其他老师的讥笑。
人,是自私的。
在成绩面前,大家最终都会为了使自己的成绩单好看,而放弃了华文。
签名/拍照,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坚持。
这样的苦,社会又知道多少?当时,我们只是几个为了保护华文,为了我们爱的华文去读,去考,为什么我们必须面对着一些?爱华文,有错吗?读自己的母语,有错吗?
*~*~*~*~*~*~*~*~*~*~**~*~*~*~*~*~*~*~*~*
时过境迁,我报考华文也是大概4年前的事了,
不过,那些报考华文的点滴,我只能原谅却不能遗忘,这是我一直告诉自己的。
所以到现在,那团火还是持续在心中燃烧。
我依然会大声的说
“我报考过华文!我不后悔!”
大马华文的路,虽然难走,但我真心希望这条路能一直一直走下去……
我爱华文,
请报考华文,
请为大马华文努力!
Comments
Post a Comment